西财教发201643

 

 

关于印发《西安财经学院

教材建设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

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校教材建设,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经2017113日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安财经学院

2017123

 

 

西安财经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016-2020)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规范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校教材建设,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精神及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概况

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制定了《西安财经学院教材管理暂行规定》(西财院教字[2004]47)和《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材选用与评估规定》(西财院教字[2006]38),并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工作程序,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在本科教材建设方面按照《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材建设立项管理暂行办法》(西财院教字[2006]19)实施教材立项建设,学校对教材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对教材编写和教材出版出台了奖励性政策,定期组织校级优秀教材评奖,教师积极性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担任主编的自编教材有50余部,有6部教材荣获陕西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或二等奖。

二、教材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改革,围绕重点专业建设,配套抓好教材建设规划。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坚持以选用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校学科优势,以一流专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的成果为依托,实施精品战略,提高教材的编写与选用质量,出版一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代表我校学术水平的精品教材和特色教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适应性原则。以本科培养方案为依据,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体系时,应注意体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2坚持编、选相结合原则。对有适合本专业的高水平非自编教材可供选用的,原则上不予立项出版。

3坚持精品战略原则。选择出版或修订再版一批基础比较好、体现学校办学优势、能得到认同和使用的优秀教材,逐步形成系列精品教材。同时大力提倡并抓好体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解决教学急需的教材。

4扩大品种、合理配套原则。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扩大教材品种,实现教材系列配套,逐步做到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同步规划、协调发展。不盲目增加同类教材的雷同版本,不片面追求教材的自编率,在保证编写质量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增加编写出版品种。

三、教材建设目标和任务

1完善教材的选用机制

进一步加强教材选用管理工作,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避免教材选用的随意性。重视选用适用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等国内高水平教材;公共基础课应选择同行公认的经典教材;部分课程可根据需要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同时,确保近三年新版(修订版或再版)的教材使用率不低于80%

2编写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1)积极编写出版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进一步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投入,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一流专业及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并安排部分基础好的优秀教材修订再版,逐步形成一批精品教材。在“十三五”期间,学校重点资助校级立项教材建设出版,出版50-60部培养财经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的高水平、内容新的特色教材。

2)加强实践教学类与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的教材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开发并出版实践教学类与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教材10-20种。对于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或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选用或编写实验教材或实践教学指导书(讲义);与课程相配套开设的实验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编写与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或实践教学指导书(讲义);对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等新兴课程或实验、实践、实训类课程,教材编写条件不成熟的,支持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辅助教材和讲义。

3)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部规划教材的编写项目,学校将为入选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保证教材编写工作顺利进行。

3积极推进教材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

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基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平台的多媒体电子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纸质教材与电子及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鼓励依托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结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阅读文献等教学资源的开发,逐步实现教材建设的现代化,以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本科教学专门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教材选用、编写、优秀教材评选等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教务处要依靠专家、依靠教师,全面做好教材选用、编写的组织实施。

2加强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各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每使用完一届后,课程所在二级学院要组织任课教师、学生对该教材的质量和适用度作出评价,教务处以此作为教材选用依据,或反馈给自编教材作者以便改进提高。

3.加大对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优秀教材出版,保障立项教材建设、优秀教材评选和教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大优秀教材奖励力度。定期进行校级优秀教材评选,并将优秀教材推荐参与国家及省部优秀教材评选,对于获国家、省部级奖项的教材,学校将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的积极性。

 

 附:西财教发﹝2016﹞43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