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首页 公开目录 基本信息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学科 对外交流与合作 其他信息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学校发展规划 > 正文
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作者:[]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5-10] 阅读次数:[]

面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提档升级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根据《西安财经大学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方案》《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建设总结

“十三五”以来,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带领下,瞄准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以“八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学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成绩

1.学位点建设与布局取得新进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校获批法学、公共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闻与传播、工程硕士、工商管理(MBA)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我校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批税务硕士、审计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增至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至12个,学位授权点结构与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2.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逐步形成。“十三五”期间,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断整合研究力量,一些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逐步形成。统计学面向统计行业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抽样理论与应用方向,多目标空间抽样、多目标均匀设计抽样理论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应用经济学面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西部能源经济与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3.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在参评高校及学科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部进入前50%,均排在C+档。学校还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有关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要求,顺利完成了4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并获得专家组充分肯定和“合格”的评估意见。金融、应用统计和会计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顺利通过各自教指委的专项评估。2018年,学校被列入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统计学被列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

4.学科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各学科成员相对稳定,结构不断优化,队伍结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现有各类国家级、省级专家45人次,校级“雁塔学者”特聘教授12人,校级“青年英才”32人,引进博士1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30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达到4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98%。

5.研究生培养类型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新增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不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实现从单一的学术型逐渐向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的转变。截止2020年底,我校有学术型在校研究生592人,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823人。在学习方式上,非全日制教育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培养类型和方式进一步多元化。

6.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起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先后修订完善了相关类型培养方案,形成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培养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针对学术型研究生,方案加强了对其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方案则侧重对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7.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修订出台《西安财经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西安财经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修订《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评聘与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文件,明确了相应的聘任条件和考核标准。重视导师对研究生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建立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日志制度,强化对导师日常指导工作的管理和评价。

8.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建立了“三助一辅”资助制度。“十三五”期间,共有75%以上的研究生,获得不同等级的学业奖学金,制定了《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学科竞赛(比赛)奖励办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研、竞赛活动。“十三五”期间,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55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124篇。

9.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学院为主体、校院两级管理”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将管理重心下移。在明确学校与学院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经过近五年的改革实践,增强了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调动了学院参与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还不高。相比国内其他财经类高校和省属高水平大学,学校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尚未突破,第四轮学科评估没有学科进入B档。在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政策背景下,我校作为西部单一性的地方财经类高校,学科实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校提升办学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明显。学校重点主干学科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成果不显著,核心竞争力不强,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不高。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未形成相互支撑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学科发展不平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3.学科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队伍的整体水平、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数量和结构尚不能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高水平学科团队偏少,学科、专业导师人数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个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存在导师规模与研究生人数不匹配的问题。导师指导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4.人才培养新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研究生培养还多处于传统模式,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程度还不够高,尚未有效形成采用大项目、大平台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与采用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长效机制。支持研究生培养的教材、案例库、在线课程、精品课程、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等基础性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有效支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不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欠缺,论文质量不高,学术成果偏少,考博率偏低。

二、“十四五”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三)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按照“提升层次、强化优势、彰显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以学科建设提档升级为重点,坚持“扶优、扶特、扶需”,统筹学科布局,汇聚学科力量,做强优势学科,彰显学科特色,夯实学科基础。以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四)发展目标

1.围绕学校建设发展总目标,按照学校“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完成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基本条件建设,使3个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力争2个学科超过B-档。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新增2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完成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布局,形成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协同发展,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2.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达到1900人左右,研究生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人数达到学术型研究生总人数的30%,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奖人数达到研究生总人数的5%,研究生出国交流人数达到研究生总人数的5%以上,考博率达到5%。与相关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博士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以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将博士研究生培养做为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规模与结构适当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三、“十四五”主要任务

(五)加大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力度,夯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基础

1.大力加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按照《西安财经大学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方案(20212025)》的目标任务,加大培育建设力度,夯实申报基础,“十四五”期间,学校整体条件和指标达到申报基本条件。

2.不断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优势特色学科提升计划”。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等优势特色学科,制定相应的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整合校内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明确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带头人,加强学科梯队和平台建设,按照“一流带头人、一流团队、一流项目、一流成果”的要求,使各项指标数据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申报的基本条件。

3.积极争取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突破。根据国家政策和形势发展,提前谋划,积极申报并争取获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六)统筹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

1.统筹调整学科布局。根据国家引导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持基础学科建设发展,积极推进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等一级学科的建设,新增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现有学科专业平台,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力争实现学校学科学位授权点全覆盖。

2.加强重点支撑学科建设,实施“支撑学科提振计划”。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不断提高重点支撑学科建设水平,形成学科新高地,有效支撑优势学科的发展。

3.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支持主干学科之间、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积极培育扶持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利于科学研究、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学科整体布局结构。

(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1.着力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积极推进其他学科基本建设和快速发展。在教育部开展的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力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排名进入前30%,23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40%-50%,参评学科全部能够进入前70%。

2.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部署,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立足自身优势,调整和凝练学科方向,使学科方向更加集中,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不断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3.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力争将应用经济学建成陕西省“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使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达到2个。

(八)注重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学科队伍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管理办法,发挥学院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导师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导向、重点扶持、积极引进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及引进一批师德师风高尚、学术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学历层次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2.加大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引培力度。加强对青年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督促激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切实提升教师博士化率,博士点申报学科的博士化率不低于70%。

3.加强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以优势特色学科、科研基地及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团队成员协作融合,提高学科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

(九)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1.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立以提高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提升创新意识、职业能力、发展潜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修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把“研究”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2.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着力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设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组织编写研究生教材、评选优秀研究生教材、加强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建设,提高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质量。加强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培育,将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

(十)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健全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定校内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障的主体责任。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重点环节督导检查,规范督导行为,畅通督导信息反馈渠道,切实发挥质量督导效果;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年报制度,对课程教学、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学位授予、升学就业等重要信息进行年度报送,将年报信息作为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建立研究生教育校内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与学科动态调整、研究生教育资源分配、“一流学科”建设等内容挂钩。

2.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探索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数量和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招生录取标准,精准选拔优质人才;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在主要培养环节加强监控,进一步明确学位授予标准,强化研究生考核与学位论文管理;完善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置措施,加强培养全过程的学术不端行为预防管理。改革研究生评价监督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十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能力与水平

1.坚持立德树人,严格执行导师行为规范。引导广大导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激励机制,牢固树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2.完善研究生导师聘任与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实行研究生导师分类聘任和考核办法,遴选优秀教师充实导师队伍,确保导师队伍在数量、规模、结构上能够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需要,使研究生导师师生比达到1:5左右。

3.健全导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导师业务能力。加强导师培训,将新聘导师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导师论坛、导师能力提升等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导师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度,支持导师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

4.推动人才共享,建立专兼结合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选聘行业企业专家兼任我校研究生导师,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

5.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带动导师整体指导能力和育人水平。围绕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目标,扎实推进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每个博士点建设学科有3名以上博士生导师,鼓励教师积极与高水平大学合作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

(十二)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强化研究生规范管理

1.引导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倡导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加大研究生创新基金支持力度,完善研究生各类奖励措施,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出。

2.积极营造科研育人氛围,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学风建设宣传、教育与引导,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完善组织管理,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研究、主动实践。鼓励研究生进行三个月以上国际交流或参加国际会议。

3.强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生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提高研究生考博率。

4.加强研究生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措施。建立校院两级督查机制,将学风建设、研究生管理水平纳入培养单位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四、保障措施

(十三)完善研究生教育内部治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两级单位管理职责;深化研究生管理机构改革,配齐建强各级研究生管理队伍,使其更加适应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需要;改革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决策体系、行政体系、民主监督体系,发挥各级组织、学术团体的积极性,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十四)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

根据学科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赋予学科(方向)带头人相应的权责,使其能够根据学科建设目标,灵活组织学科队伍、集中优质学科资源、创新学科运行机制,通过承担重要科学研究项目,完成梯队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任务。

(十五)继续加强经费支持

按照学科建设经费“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统筹规划”的原则,对学科按照类别和层次予以经费支持,实现优势特色学科带动弱势学科均衡发展的局面。加大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学院合理利用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研究生培养,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助研究生教育,完善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探索建立动态调整的“三助”制度。

(十六)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成效考评机制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考评机制,以目标为导向,对学科建设中的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制度管理等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修正和改进,提高目标任务完成质量。

上一条: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 下一条: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关闭